新闻资讯
热点问题
联系我们
联系人:陈主任
手机:0371-60990110
电话:18539680351
邮箱:18539680351@163.com
地址:郑州市英协路华悦时间广场1706
公司新闻
妨碍疫情防控的结果你知道吗?
妨碍疫情防控的结果你知道吗?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对“妨害传染病防治罪”作出了明确规定,其中和普通民众最为相关的情形是“拒绝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、控制措施”。具体到实践当中,可能涉及以下几种行为:不主动上报行程,故意隐瞒行程,不配合隔离,拒不采取防控措施等。上述行为是否构成犯罪,还要结合本罪的主体、主观方面、客体、客观方面的四个要件判断。以上行为如不构成犯罪,也可能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以及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中的相关规定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了传染病分为甲类、乙类和丙类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乙类传染病,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、控制措施。2020年2月10日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、司法部联合发布《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提出“准确适用法律,依法严惩妨害疫情防控的各类违法犯罪”,分别规定了以“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”和“妨害传染病防治罪”定罪处罚的情形。
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有何区别?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和《意见》综合分析可以得出,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行为人主要是指密切接触者,具有疫情多发地旅居史、接触史者,而非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。因为,这一类人处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阶段,虽然对于引发后果是不确定的,但也应当遵守防控措施,防止引发病毒传播和扩散。如果不遵守法律规定,存在过失,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,就要按照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。
而已经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、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,明知自身具有传染病的传播性,还拒绝接受隔离治疗、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属于具有主观传播传染病的故意,所以要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。总体来看,该罪的刑罚要重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。
当下,政府为防止疫情扩散而采取相应防控措施,是出于公共安全的需要,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,每一位公民都应该严格遵守防控措施。尽管这些措施会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带来某些限制,但此时个人利益进行必要的让渡是正当的,而且从实践来看,也获得了绝大多数公民的理解。例如,公开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,要求发现确诊病例的小区单元居民配合隔离观察等。
当然,个人利益的适当让步并不意味着个人利益应当受到侵害,侮辱、诽谤、捏造谣言、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仍然是法律明令禁止的。
抗击疫情是每个人的责任,而这种责任的关键是团结一心、众志成城,是将公共利益摆在首位。个别人员的行为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,将受到法律的严惩。抗击疫情必须恪守法治精神,严格遵守法律规定,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法律底线。
新闻资讯
-
2022-01-13 16:07:59
妨碍疫情防控的结果你知道吗?
-
2022-01-13 16:06:12
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内容,一定注意!!
-
2022-01-13 16:04:25
遵守法律,人人有责,请熟读这些疫情防控法律常识
-
2021-11-07 10:38:36
疫情防控期间,这10种行为将被严惩!